官方公众号

旧版

绿色材料与建筑产业化理论与研究团队

新型钢结构体系及其防灾减灾研究团队

发布时间:2021-06-15 浏览次数:

一、团队简介

中国矿业大学新型钢结构与钢结构防灾减灾研究团队,在学术带头人叶继红教授带领下,主要从事钢结构火安全、钢结构抗震与安全性评价、钢结构抗风与监测、工程结构新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团队现有研究人员8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4人,讲师2人。研究团队注重基础研究和交叉学科研究,成员来自火灾动力学、结构抗震、结构抗火、结构抗风、结构抗爆、健康检测、机械工程等不同领域,是一支结构合理、高效务实、创新和技术攻关能力强的研究团队。团队以国家基础建设以及公共安全为背景,立足于结构防灾减灾的学科前沿,搭建工程结构火全软硬件开放平台,致力于材料与结构防灾减灾的原始与集成创新,推动研究成果的产业化应用,为国家重大工程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服务。

研究团队长期致力于冷成型钢房屋建筑结构体系的防灾减灾性能研究,自主研发新型节点体系、新型组合楼盖体系、新型轻钢龙骨式复合墙体体系等,系统解决了由低层到多层而带来的抗震、抗火及舒适度等问题。同时,开发其模块化施工技术并通过样板性示范验证

研究团队十分重视大尺度结构试验研究,于20162019年建设完成了工程结构火安全实验室,目前已成长为徐州市重点实验室,拥有垂直构件抗火试验系统(3m×3m×3m)、水平构件抗火试验系统(3m×4m×1.5m)、美国 MTS 电液伺服高温动态测试系统、美国CSI 非接触应变位移测试系统、德国耐驰高温热物理测试系统等系列先进试验设备,成为国内建筑结构抗火试验能力突出的科研实验平台,先后完成了同济大学、天津大学等知名高校委托的实验项目,其实验与研究水平在结构抗火领域获得广泛认可。近年来,团队开展了国内首例轻钢龙骨房屋足尺模型真实火灾倒塌试验、7.5米高5层轻钢龙骨复合剪力墙结构分层次振动台试验、23.4米跨度单层球面网壳结构强震倒塌振动台试验。

研究团队先后主持国家杰青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课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近20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发表SCIEI收录论文120余篇,完成大型复杂工程的安全性评价与性能化消防评估20余项。

(a) 多用途建筑结构抗火实验系统

(b) MTS高温动态测试系统

(c) 高温马弗炉

(d) 微观结构测试仪

(e) 德国耐驰同步热分析仪

(f) 德国耐驰热流法导热测试仪

1 科研平台部分仪器设备展示

二、团队学术带头人简介

 

 

 

叶继红,女,19671月生,广东梅县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矿业大学党委教师工作部部长、人力资源部部长,结构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学科带头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江苏省特聘教授,中国矿业大学越崎学者。现任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空间结构委员会委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风工程委员会委员、中国建筑学会结构抗倒塌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地震工程学会副主任委员、建筑结构学报编委。主持了国家杰青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子题、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等10余项项目的研究工作。在国内外土木类期刊ASCEJCSRJournal of Wind Engineering and Industrial Aerodynamics、力学学报、土木工程学报、建筑结构学报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EI收录论文160余篇,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6项,出版专著1部,主编教材3部,其中1部为住建部规划教材,参编国标(GB51008-2016)的制定,主编江苏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轻钢龙骨复合剪力墙房屋技术规程(送审稿)”。此外,还完成了北京四机位维修机库、北京老山奥运自行车馆等重要工程的现场测试、结构分析与安全评价等工作。所指导的研究生中,1人获教育部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1人获江苏省优秀博士论文奖励,3人获江苏省优秀硕士论文奖励。获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第一完成人)、江苏省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类)一等奖等多项奖励。

 

 

 

 

上一篇:绿色材料与建筑产业化理论与研究团队

版权所有:中国矿业大学해외 슬롯 머신      苏ICP备05007141号